当前位置:首页行业干货详情

激活科技自立自强新动能 ——首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观察

来源: 责编:互联网 时间:2023-06-15 09:40:43
导读

青年人才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源头活水,赢得青年人才,才能赢得未来。

,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迅猛发展,国家间竞争日趋激烈,建设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和高水平人才队伍,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已经成为紧迫的战略性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强调,把培育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政策重心放在青年科技人才上,支持青年人才挑大梁、当主角。

,

作为青年人才主力军,博士后群体使命重大。在这一时间节点,第一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应运而生。全国5000多个团队项目、2.4万人报名参加,1400个项目脱颖而出进入总决赛,于2021年12月18日至20日,齐聚广东佛山赛场,在向人才强国迈进的征程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

激发潜能,锻造新时代科技创新排头兵

,

国产疫苗、微纳芯片、低温快充锂金属电池……一项项前沿技术亮相大赛现场,凝聚着博士后人才在重大科技创新中的“硬核”力量。

,

35岁以下的青年科技人才,正处于创新创造的黄金年龄。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曾表示,博士学位后的5到10年期间,是科学研究工作者的困难时期,需要给予资源和平台支持。

,

这正是举办第一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的题中之义。“此次大赛是落实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的具体行动,意义重大、影响深远,能够有效激发博士后的创新创造潜能,助力他们做新时代科技创新的排头兵。”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司有关负责同志表示。

,

从深圳湾畔到黄浦江边,从渤海之滨到西南边陲,1400个博士后团队项目齐聚赛场,为激发创新、驰骋思想打开更浩瀚的天空:在生物医药大健康领域,西湖大学白蕊博士后团队的研究为相关遗传病和癌症的治疗提供新思路;在西部生态环境建设上,新疆李小双团队的荒漠化治理技术,推广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为世界提供了荒漠化治理的中国良方;在现代农业与食品关键技术攻关中,吉林省魏健团队的大豆新品种,有望助力国产大豆打一场翻身仗……

,

“这些是各地经过预选赛遴选出的创新性强、项目潜力大、产业化程度高、市场应用前景好的最新科研成果。可以说,每一个项目都是硬科技项目,都有可能带动一项技术的突破,引领一个产业的发展。”人社部专技司有关负责同志说。

,

“突破‘卡脖子’技术难题”“填补相关领域技术空白”“推动博士后科研成果转化”成为本届大赛各方讨论交流的热点话题,“科技强国”“科技报国”也成为参赛博士后口中的高频词。

,

“使用室内定位技术作为卫星定位的辅助定位,可以解决卫星信号到达地面时较弱、不能穿透建筑物的问题。”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博士后郭光毅说,此次他的参赛项目突破了精准测距等核心技术,填补了国内外相关领域技术空白。

,

“介孔材料的成果转化被行业和社会给予厚望,但是还存在与其社会定位不相匹配的问题,没能产生重大社会效益。”作为专业“造孔人”赵东元院士团队的一员,复旦大学代表队选手刘玉普,希望借助大赛平台寻找到介孔材料应用的广阔空间,实现科技报国梦想。

,

从跨越星辰大海到探索未知奥秘,从科学实验室到企业研发中心,青年科技人才已在各个领域揭榜出征、担当作为,赛场上不乏“90后”身影。来自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27岁博士后邵琢瑕带领团队进行了关于“大功率开关电源设计”的揭榜,最终以高分斩获铜奖,团队3名核心成员均为1994年出生。

,

这既是“让青年人才挑大梁、当主角”的现实写照,也是青年科技人才队伍不断壮大的生动缩影。

,

经过3天激烈角逐,一批高质量的博士后创新创业成果脱颖而出。经大赛执委会委托的专业机构初步评估,在进入总决赛的1400个项目中,有近36%的项目技术创新成果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近21%的项目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解决“卡脖子”技术的项目占比13%。

,

数据有力证明,博士后人才助力我国在与世界先进国家的跟跑、并跑中,实现部分领域的赶超、跨越!目前,我国28万多名博士后中,绝大部分出站博士后成为单位的领军人才和科研骨干,已有150人成长为两院院士。

,

搭建平台,贯通融合创新链、产业链

,

“超长寿命动力电池预测评估、电池运行跳水故障预判,在国际上尚未有成熟解决方案,希望广泛对接博士后团队,破解‘卡脖子’技术壁垒。”比亚迪锂电池有限公司主任研发工程师梅日国说。早在数月前,比亚迪公司就张榜公布这一“揭榜领题”赛的榜单。

,

这是大赛“四个赛项”中备受关注的一项。从去年6月开始,“揭榜领题”赛正式面向全国征集项目需求,受到了全国各地科技企业、科研院所和重点实验室等单位的积极响应,征集了约200个技术攻关项目,涉及资金总投入20亿元,吸引全国900多个博士后团队揭榜应征。

,

热情响应的背后有现实动因。在研究领域越来越细分、市场需求越来越多元的今天,科技成果的产业转化存在一条“死亡之谷”。近年来,我国发明专利数量连续多年名列世界第一,但转化率偏低,平均仅为10%。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科技、金融脱节,技术突破、产品制造、市场模式难以实现“一条龙”。

,

着眼于此,第一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不仅是一场竞赛,更在于架起一座人才、技术、企业、市场的对接之桥。

,

“四个赛项”紧贴市场需求、企业痛点,特别是“揭榜领题”赛聚焦现实所需、企业所盼,为博士后到高质量发展主战场施展才华开辟了一条通道;12名创业导师为创业项目和团队提供专业指导;数十家全国知名创投机构的专业投资人,以金融助力企业加速成长。

,

三天赛事,促成692个成果转化项目一对一洽谈对接,现场签约项目55个,意向合作金额约12亿元。大赛还设立揭榜领题对接专区,让未进入总决赛的张榜单位和应征团队进一步交流对接,推动人才、技术、资本等实现全要素流动融合,加速市场化进程。

,

比亚迪锂电池有限公司发布的榜单,获得4个团队应征,公司计划投入2000万元攻克这一难题,一旦成功,有望对动力电池商业运行模式产生划时代的影响。

,

科技成果走出实验室,进入生产线,打通了关键一环。对于身处其中的参赛选手和企业来说,也是一次“双赢”。

,

“大赛为我们提供了投融资交流和人才洽谈引进的机会,已经有多家投资机构与我们达成合作意向,下一步将开展实质性对接洽谈。”创业赛选手、天津华慧芯科技集团董事长兼CEO曲迪说。他带来被誉为“皇冠上的明珠”的科技芯片,收获诸多关注。

,

多名参赛选手和企业管理者表示,大赛搭建的“桥”,不仅存在于赛事期间,而且在更长的时间、更广阔的天地内撬动高质量发展。

,

关于获奖项目的统计分析进一步佐证:75%的项目已经拥有可以投入市场的产品或者成熟的技术。

,

透过大赛放眼全国,在高质量发展的主战场上,近4万名博士后在数千家企业的工作站成为创新领头人,一批博士后携“硬科技”成果创业,企业成长为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3800多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已覆盖国民经济主要行业领域,成为加速科研成果转化的催化剂,锻造高级技术专家的孵化器。

,

再开新窗,博士后成长成才空间更广

,

有舞台才有表演,有担子才能压重。让青年人才打头阵、当先锋,就要搭平台、建机制、增活力。

,

大赛平台为博士后人才成长再开一扇窗,进一步扩大了对青年科技人才的支持范围和力度,打破论资排辈,促其快速成长。

,

“获奖选手可直接申报副高以上职称!”广东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捧出政策“大礼包”,对在第一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中获金牌、银牌、铜牌和优胜奖奖项的选手,可根据本人专业技术水平直接申报正高级或副高级职称。

,

“职称礼包”“重大人才工程计划礼包”“博士后经费资助礼包”“载体建设礼包”,江苏省在奖励政策上层层“加码”,对总决赛获奖人员,符合相应条件的可享受江苏“四大”配套激励政策,纳入高层次人才培养对象。

,

创新不问出身,英雄不论出处。多地营造良好创新创业氛围,为博士后搭建创业平台,吸引众多博士后项目落地。

,

参赛选手、清华大学博士后黄北举团队去年1月创办的公司落户苏州。“江苏汾湖高新区有完善的光电子产业链,为我们提供完备的客户群、人才和资金等支持。”黄北举说,通过优化技术,他们的项目可令通信网络成本降低约三成。为孵化优秀企业,政府“求贤若渴”,已给予他们公司2000万元的资金支持。

,

55个现场签约项目中,有28个意向落户广东,其中7个项目初步确定落地佛山。佛山市副市长乔羽表示:“佛山将积极对接项目落地,安排项目方与佛山龙头企业、标杆高企对接并达成合作协议,促进更多创新成果落地见效。”

,

“企业博士后工作站设站,将由评审制改为备案制!”

,

最新的利好消息从赛场上传来。这一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力推的改革,回应高质量发展的需求,让符合条件的企业经过省里推荐进行备案,备案以后就可以招收博士后。

,

不少企业拍手称快。广州市建筑集团人力资源部主管蔡俊钊认为:“企业博士后工作站为青年博士后锻炼实践能力、提升企业研发水平搭建双赢平台。”广州市建筑集团于2001年11月获批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是当时广东省建筑施工类首家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多年来博士后工作站早已成为促进产学研结合的有效载体。

,

千帆竞发浪潮涌,百舸争流正逢时!

,

37年砥砺创新,博士后制度已经成为自主培养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举措。可以预见,人才强国新征程上,青年才俊必像泉水一样奔涌而出,自由驰骋在创新天空,奋勇扬帆在创业蓝海,竞相奔腾在伟大时代!

,

上一篇:决胜冬奥丨北京冬奥会通信保障“智慧大脑”正式开启

下一篇:2022年地方债发行开启 万亿资金发力稳经济 早发行早使用,重点驰援基建项目

相关推荐

热门精选